首页 > 社会热点 > >正文

礼赞江苏省工会十五大·奋斗者说|李承霞:带动更多产业工人“爱制造、善创造、敢创新”-每日信息

来源:扬眼2023-04-18 08:15:18

在常州老三集团,她创造了33秒上一根拉链的行业最高纪录,成功将日产量从600件提高到1000件,多年无人超越。从她手中出去的一针一线缝制的每件衣服,都代表了“中国制造”的招牌与口碑。

她就是江苏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参会代表李承霞,20多年来,凭借着坚强毅力和执着追求,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,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精彩的人生。


(资料图)

坚持不懈,连续10多年月月“榜上有名”

李承霞今年44岁,出生于农村家庭。14岁时,因为家境贫困,懂事的她选择了辍学打工,帮家里减轻负担。2002年,她跟着老乡来到常州老三集团,由于没有技术,进厂后在车间里只能从一名辅助工做起,工作就是剪线头、做杂活。这项工作虽然工序简单,但是却能帮助她全面了解纺织车间和缝纫技术,更多地去接触身边的工友,向他们学习。不服输的她,也给自己制定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:成为一名缝纫工。每天完成本职工作后,她就留在老师傅的车位旁,一边帮他们打个下手,一边看他们如何操作缝纫机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她的努力被值班长看在眼里,向厂领导推荐了她,安排她参加了公司里的缝纫技术培训班。

“很快,我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缝纫工。这一小步的改变,却是我人生的一大步。”李承霞说,成为一名有技术的产业工人,是她跨出的第一步,此后又向自己的第二个目标出发:做一名优秀的缝纫工,让自己的照片贴在公司每月的光荣榜上。带着这个想法,她起早贪黑、虚心求教,不怕苦、不怕累。每天清晨,她都是第一个开始工作;每个夜晚,也都是最后一个离开。

坚持不懈,日积月累,李承霞的技术越来越熟练,成为缝纫工的第18个月,她以全厂第二名的成绩,让自己的照片贴上了光荣榜。此后10多年,她更是高标准、严要求对自己,并在以后每月评选中,始终名列前茅,在企业光荣榜上,她月月“榜上有名”。

善于钻研,创造33秒上一根拉链的行业最高纪录

“从我手中出去的一针一线缝制的每件衣服,都代表了‘中国制造’的招牌与口碑。”李承霞说,老三集团长期承揽对外出口的业务,出口的不单单是成品衣服,也代表了她个人的工艺水准和企业的品牌品质,不但马虎不得,还必须做到精益求精、无懈可击。

2010年,老三集团接到一批4000件拉链衫订单,由于辅料拉链来得晚,4000件衣服做成了半成品就等上拉链。当时车间负责人根据经验觉得一个人一天300件产量,5个人3天可以完成生产任务。可是,实际操作中发现,由于面料的绒毛比较长,在上拉链时速度稍微快一点就会打皱,面料极容易绞进机针上,造成断针现象,5个员工一天的产量才700件,3天只完成预计产量的一半。由于客户不同意延期交货,老三集团只好让所有会上拉链的员工全部过来帮忙,不管用什么办法也要确保如期交货,李承霞也是其中一员。她没有第一时间上机器赶工,而是在工友们身边观察她们操作中出现的问题,然后自己再上机器实际操作一下。一番实验后,她发现不是工友的技术问题,而是缝纫机设计存在问题。后来,她和机修工反复试验、调试,成功地把原来人均日产量从300件提高到600件,提前半天完成工作任务,同时让订单保质保量顺利交货。

后来,她又用8个月时间专门对上拉链技术进行钻研,创造了33秒上一根拉链的行业最高纪录,成功将日产量从600件提高到1000件。

劳模“传帮带”,带动更多产业工人“爱制造、善创造、敢创新”

2006年,李承霞迎来了人生新的转折。她代表江苏省参加了“盖奇杯”全国针织行业服装制作工(T恤衫)职业技能大赛,并获得了优秀奖。这次获奖经历,让她认识到强中自有强中手,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,必须突破自己,创新技术工艺。此后五年间,她实现了从一名普通的缝纫工到能够独立完成整件衣服制作的转变,熟练掌握了8种机器的操作方法。随后,她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技术创新、工艺改进和员工传帮带上。

2019年,在工会组织的帮助下,老三集团成立了“李承霞劳模工作室”,发挥劳模“传帮带”作用,开展技术创新、技术培训、业务交流、师徒帮教等活动。她将自己的“独门绝技”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,先后带出了70多位徒弟,也屡屡在全国和省市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。她还完成技术革新、技术攻关30项,取得创新成果5项,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超200万元。李承霞逐渐成为行业技术骨干,先后获得江苏省劳动模范、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。

“闪亮的劳模勋章,不仅是一份荣誉和激励,更是一份重托和责任。这些年,也非常感谢工会对农民工一如既往的关爱和支持。”李承霞表示,作为一名一线产业工人代表,能够参加江苏省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,深感荣幸和自豪。大会期间,她重点关注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,学习创新技能人才培育模式和经验,好帮助企业打造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。会后,还将及时把会议精神传递到车间班组和职工中去,带动广大产业工人,以匠心提品质,以实干强制造,做一名爱制造、善创造、敢创新的产业工人。
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刘梦雪 曹卢杰

视频摄制 杨恒国  陈金刚 黄娴 朱君贤

校对 李海慧

标签:
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上一篇: 丽贝卡豪尔露_丽贝卡豪尔